知音弦歌传薪火,中泰情谊谱新章 ——惠州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举行知音合唱团传承仪式

2025-04-18

2024年4月14日上午,惠州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南大门前,春风拂过学心湖畔,著名泰国侨领、学校荣誉顾问陈汉铨先生携传承之志应约而至,与我校200余名师生、惠州市侨联代表、东坡诗社成员及各界嘉宾共同见证“知音传承·中泰共鸣”知音合唱团传承仪式。

鼓韵铿锵,唤醒文化记忆

行至校门,陈汉铨先生一行便被一阵铿锵的鼓声定住了脚步——十几名少年手持英歌槌,腾挪跳跃间衣袂翻飞,额间彩绘在阳光下灼灼生辉。这熟悉的场景让这位年逾八十的泰国侨领眼眶微湿——半年前,他初访时曾在此观摩醒狮社表演,而今英歌舞的豪迈气魄再度点燃他心中的家国情怀。校长叶治斌介绍道:“英歌舞是潮汕人闯四方的魂,我们要让年轻一代记住自己的根。”

弦歌不辍,传承家国情怀

正见厅内,叶治斌校长以“超然、使然、应然、必然”四重境界诠释传承深意:陈汉铨先生以“知音”为媒,将音乐艺术与家国情怀相融,为现代学子架起一座中泰交流的文化桥梁。他回顾与陈先生跨越23年的缘分,感怀其以音乐传递爱国赤诚的坚守,“这是一堂生动的音乐思政课,更是一节浸润心灵的爱国实践课”。

向上滑动阅览

校长 叶治斌

更名授徽,赓续知音精神

传承仪式上,陈汉铨先生将其创办的知音合唱团团徽与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填词的团歌《知音歌》郑重交予叶治斌校长。自此,学校“榕树合唱团”正式更名为“知音合唱团”,以“知音”之名承载中泰友谊。

礼尚往来,共谱文化华章

中泰双方互赠文化厚礼:陈汉铨先生与东坡诗社赠出《知音歌》书法珍品、雅马哈三角钢琴及诗社墨宝;学校以师生制作的非遗手作回礼,侨联副主席蔡敏儿代表侨联赠予当代书法名家墨宝。礼赠间,文化交融的温暖在掌心传递。

项目启动,筑梦知音未来

随着中泰双方代表按下知音音乐厅建设项目启动键,“知音”品牌正式扎根现代。合唱团团长余美玲分享感悟时,眼中闪烁着传承的火种。惠州市东坡诗社总顾问黄盛锦以“钢琴黑白键遇见诗词平仄韵”比喻文化交融,寄语让教育在诗意中生长,让文化在传承中永恒。

柴素副会长深情诵读东坡诗社为此次活动创作的诗篇,字字句句流淌着文化传承的深情厚谊。陈汉铨先生动情讲述知音精神:“‘音’不仅是音乐,更是心声。”寄语中泰青年以歌为舟,载文明薪火,扬友谊风帆。

顾问寄语,打造文化磁场

作为此次传承活动的牵线人,我校顾问陈优生盛赞陈汉铨先生为“文化苦行僧”,倾尽毕生以音乐与慈善凝聚人心:“文化的力量在于恒久,爱国则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他引用教育家许嘉璐之言,强调文化传承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并指出:“《知音歌》不仅是艺术符号,更是凝聚中泰智慧的旗帜。我们以诗意与和音浇筑教育,让哲学理趣、音乐韵致与家国情怀共生共鸣。”

向上滑动阅览

陈优生顾问

《知音》在传承中永恒

——陈优生

今天的传承会非常成功!《知音》一定会在传承中永恒!也让我深受教育!陈汉铨先生是一位文化旅途的“苦行僧”。他的一生,都在探究人生,特别是音乐事业和慈善事业,几乎倾注了他全部的精力和智慧。他以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他可贵的善行,独特的审美情趣,陪伴他的一生。并且十分注意传递这种文化的“发力点”和“作用点”。我想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教育家许嘉璐说过一句话:政治是经常变化的,经济有着利益的暂时性,文化则是具有恒久性。从这个角度看,陈汉铨先生对文化的理解前瞻、专业和富有情怀。我和陈汉铨先生先生相知相识一个甲子有多,63年了。我特別佩服他对文化凝聚力的理解和他的亲力亲为,他一方面善于把文化多层面的自身内质力量联合、亲和在一起,依靠目标凝聚人,依靠事业凝聚人,依靠感情凝聚人。比如这次传承活动,就是通过去年3月以來陈汉铨先生、黄盛锦董事长、叶治斌校长等的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将认识、审美、情感、愿望等贯穿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校园文化之中,又将其汇合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局中來。另一方面,通过《知音》合唱团的传承活动,形成一个大的磁场,吸引、影响、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为文化繁荣、祖国富強、社会进步服务。所以,《知音》合唱团的传承活动,蕴含着中泰两国的文化智慧、文化指向和文化体验。

      推进中泰教育及文化交流,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不朽的《知音》,以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作曲家张朝为泰国合唱团所作的团歌为传承物。乔羽先生曾是中国歌舞剧院院长,“词坛泰斗”。他的歌词经作曲家谱曲后,飞遍大江南北。他创作的1003首歌词,生动、简练、形象、通俗、深刻、上口、易记、感人,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和智慧。我们有了这份传承物,我们就有了凝聚力的旗帜。

     在这个过程中,经过陈汉铨先生和黄盛锦董事长的商议,以东坡诗社名义向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捐献雅马哈三角钢琴一台,力图在和音的面包上涂抹上诗意的奶酪。希冀这不仅更加可口,也更可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我深深地感谢,在教育这一领域,任何缺乏人文关怀的探索,是注定走不了太远的。在我看来人文关怀和东坡诗社表达的诗意有着内在的关联。诗意,是诗社诗人们真情的自然流露,心灵的率直表达,是人性完整的自在与自明。陈汉铨先生、黄盛锦董事长、叶治斌校长;泰国知音合唱团、东坡诗社,现代职校这一和合,又创造出融哲学的理趣、音乐的韵致和教育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达风格,所以,这场《知音》的传承,我更愿意用“心”来感悟,让大家受启迪之外多一点激动,多一点推动,多一点感动;悟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写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故事来。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生生不息。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有前途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充滿理想情怀、重视价值理念、精神力富足、具有強大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它靠着凝聚力的強有力支持,会把信仰和理想高高地置于社会主流精神和文化中神圣不可侵犯与絲毫不可动摇的地位。

严复在《天演论.制私篇》中说: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者灭。”这里的“群”,就是指一个国家要有凝聚力,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社会整体。

爱国,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是凝聚力的旗帜。

我们通过这次《知音》的传承活动,进一步深化对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文化精神的需要,更因为爱国主义思想是民族的魂,民族的根,是神圣的民族信仰,是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创新力量之源泉,是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命脉!

最后,再次感谢陈汉铨先生、陈玉珍女士、黄盛锦董事长、惠州市东坡诗社的诗人们,祝在座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艺韵流芳,演绎文化交融

仪式现场,精彩节目接连上演。歌曲《好风起》似新芽破土,生机初绽;《年锦》把古老织锦纹样融入流行韵律,传统与现代相融相生。民乐《彩云追月》如潺潺溪流,浸润心田;舞蹈《林间遇见》以灵动身姿,尽展岭南风情;《上春山》仿若踏着春山新雨,灵气四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一晴教授献唱《一杯美酒》,歌声醇厚,敬意流淌。高潮环节,陈汉铨先生亲自指挥合唱团演绎《知音歌》,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为之动容。














活动尾声,陈汉铨先生挥动指挥棒,全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激昂歌声中,中泰友人的赤子之心同频共振。这场跨越山海的传承,不仅书写着文化交融的诗篇,更昭示着:爱国情怀与文明薪火,终将在“知音”的沃土上生生不息。



分享